哎呀妈呀,今天可真是个好日子!我这人本来是沈阳的,整天跟“铁西区”、“老边饺子”、“冰棍儿”打交道,结果一不小心就来到了苏州。你说这事儿闹得,我都快成“南漂”了。不过别担心,我不是来打工的,我是来“学工管理”的,听起来是不是还挺高大上的?其实说白了,就是去苏州那边看看他们的学生工作是怎么搞的,顺便也蹭点江南的美食。
刚到苏州那天,我就被这里的风景给迷住了。小桥流水人家,绿柳垂丝,还有那香喷喷的桂花糖藕,简直让我这个北方人感动得不行。我一边走一边想:哎哟,这哪是苏州啊,这是仙境吧?不过说实话,我一开始还有点紧张,毕竟我一个东北汉子,突然到了江南水乡,感觉就像一只东北虎进了江南园林,有点不自在。
但很快我就适应了。因为我发现,苏州的学生工作管理方式和沈阳还真不一样。比如他们那边的学生会,那叫一个热闹!每天晚上都有各种活动,什么汉服表演、古风音乐节、茶艺体验,看得我眼花缭乱。我心想:“这哪是学生会啊,这分明是文化娱乐中心!”不过说实话,这种氛围确实挺吸引人,学生们玩得开心,老师也轻松,真是一举两得。
不过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的“学工管理”模式。苏州这边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,不仅关注学习成绩,还特别重视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。我记得有一次,我跟着他们的一位辅导员去参加了一个心理讲座,主题是“如何面对压力”。讲台上那位老师,穿着一身休闲装,拿着话筒,一边讲一边做动作,简直比春晚的小品还精彩。我坐在下面笑得前仰后合,心想:“这哪是心理讲座啊,这分明是脱口秀现场!”
说到这儿,我还得提一下苏州的“学工管理系统”。他们那边的系统特别先进,几乎所有的学生信息都能在网上查到,甚至连食堂的菜谱都能提前看到。我第一次登录的时候,差点以为自己进了一个高科技公司,而不是大学。不过说实话,这种系统确实方便,不用再跑来跑去问老师,直接上网就能搞定。
当然,我也不是一味地夸苏州。比如说,他们的“学工管理”虽然先进,但也有一些地方让我觉得不太习惯。比如,他们那边的学生特别讲究“仪式感”,每次活动都要拍照打卡,发朋友圈,搞得像参加大型综艺节目一样。我一开始还觉得有点麻烦,后来想想,这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嘛,至少说明学生们对生活有热情。
还有一次,我去参加了一场“校园开放日”,结果发现苏州的学生们不仅学习好,还特别会“整活”。他们组织了一次“校园快闪”,几百个学生一起跳起了广场舞,场面那叫一个壮观!我站在旁边看着,心里直打鼓:“这到底是学校还是广场?”不过说实话,这种活动真的很有感染力,连我这个东北人都忍不住跟着跳了几下。

除了这些,苏州的学工管理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特别注重“细节”。比如说,他们会在每学期初给每个新生发一份“成长手册”,里面不仅有课程安排,还有心理咨询热线、就业指导、社团介绍等等,简直是学生生活的“全攻略”。我拿到手的时候,差点以为是送了一份“人生指南”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苏州的“学工团队”。他们那边的工作人员个个都特别热情,说话温柔,做事细致。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,怕他们太“文雅”,不像我们沈阳的学工干部那样“豪迈”。结果一接触才发现,他们其实也很有干劲,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。我跟他们聊了几次,发现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比我想象中还要深刻。
说实话,这次来苏州,我真的是受益匪浅。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学工管理经验,还品尝了很多地道的江南美食,比如苏式汤包、松鼠桂鱼、碧螺春茶,吃得我直呼“过瘾”。而且,我还在苏州结识了一些新朋友,他们对我这个来自沈阳的“学工人”特别热情,经常请我吃饭、带我逛景点,让我感觉自己像个“贵宾”。
在苏州的日子里,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愉快。虽然有时候也会想家,但想到这里的一切,我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特别是当我看到学生们在活动中充满活力的样子,我真的觉得,学工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管理学生,更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成长。
临走的前一天晚上,我和几个苏州的朋友一起坐在河边,喝着热茶,聊着天。我跟他们说:“你们这里的学工管理真的太棒了,比我想象中还要好。”他们笑着回答:“那你以后可以常来啊,我们欢迎你!”我一听,心里那个美啊,比吃了十碗红烧肉还舒服。
回到沈阳的那天,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回忆,坐上了回程的列车。一路上,我看着窗外的风景,心里想着:这次苏州之行,真的让我开了眼界,也让我对学工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。虽然我还是一个沈阳人,但我已经爱上这片江南的土地了。
总的来说,这次苏州之行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学工管理模式,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。我相信,只要用心去做,无论是在沈阳还是在苏州,学工管理工作都能做得很好。而我,作为一个来自沈阳的学工人,也一定会把这次的经历带回沈阳,让更多的人看到学工工作的魅力。
最后,我想说一句:“沈阳虽好,但苏州更妙;学工虽难,但苏州的学工更让人佩服!”
本站部分内容及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由AI智能生成,如有侵权或言论不当,联系必删!